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

2013年-台灣電子商務服務及市場應用未來趨勢討論(三)

第二個趨勢:行動電商方興未艾



美中行動商務市場正在起飛


電子商務發展已經數十年,雖然稱不上是傳統產業,但是也已經半舊不新。然而, 2007年由iPhone推出智慧型手機以及後續平板所帶起的行動電子商務熱潮,才正進入起飛階段。根據統計,全美2013年行動零售將成長64%達到342億美元。2013年美國的358家行動零售業者的銷售額達到254億美元,較2012年的152億美元巨幅成長67%。而電子商務巨頭eBay的行動商務業績更達到88億美元,帶動整體行動電商市場規模創下342億美元新高。

行動電商方興未艾,全球零售業也全面搶攻行動電子商務的市場。根據IDC報告顯示,2015年美國通過行動裝置上網的人數,將會超過從PC上網的人數,將帶動全球電子商務從PC走向行動上網。根據Google的資料顯示,美國有超過五成的消費者,在進入實體商店前,會先在網上進行搜索。

因此,全球的零售業將出現六大趨勢:

第一、電子商務從PC端走向移動終端。第二、零售行業與社交網路日易融合。第三、越來越多的即時競標。第四、通過網路實現無邊界全球消費。第五、本地支付與送貨方式變得靈活。第六、消費者的最佳決策基於資料分析。

在中國,行動商務的市場規模同樣續創新高,根據統計,2012年中國移動電子商務用戶規模達到2.5億人,購物的交易規模達到550.4億元,年度成長率達到380%。預計2013年中國的移動電子商務用戶將上看3.7億人。同時,2012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到956億元,預計到了2015年,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交易規模將會大增七倍,達到7123億元。而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指出,2013年上半年中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到532億元,預計全年的交易規模將達到1,300億元。 

此外,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,2012年中國手機網民的規模已經達到4.2億元,占比高達74.5%。這都歸功於智慧型手機高速普及、網絡環境改善、手機上網資費調降帶動移動商務的大幅成長。中國的大型電子商務業者,例如淘寶、京東、亞馬遜、當當電商也陸續完成移動電子商務的布局。

中國電商第一指標網站淘寶網,即積極搶進行動電商的領域,包括使用者可以在淘寶的App上購買商品的同時,看到方圓五百公尺內,誰也在購買同樣的產品。同時,騰訊的行動社交軟體「微信WeChat」,在全球有高達四億的行動用戶,是發展行動電商極大的用戶基礎。




台灣行動電商市場持續攀升


在台灣,行動電商同樣也進入起飛期,有極大的發揮空間。根據資策會MIC「台灣數位生活型態與消費趨勢」調查結果顯示,台灣網友擁有智慧型手機的比例,從2011年的38.3%,提升至2013年的73.6%;擁有平板電腦的比例,從2011年的5.7%,成長至2013年的29.5%;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,從2011年的41.1%,躍升至2013年的79.2%。

根據Yahoo!奇摩於7月公布的電子商務紫皮書顯示,目前台灣單純使用個人電腦上網的網購者僅占42.7%,而其他57.3%的使用者則會透過多螢,包括手機、平板及個人電腦裝置進行瀏覽與消費,而且行動購物族有三高:黏著度高、下單頻率高、消費金額高。因此,Yahoo!奇摩拍賣的手機版網頁自2012年12月推出半年以來,業績已經成長8倍,占整體營收的6%;Yahoo!奇摩超級商城的行動購物交易筆數一年成長達478%,下單筆數占整體的15%;而Yahoo!奇摩購物中心行動購物交易筆數一年成長超過三倍,下單筆數占整體的16%。同時,從廣告的投放比例,也可以看出台灣行動電商的發展趨勢。依據資策會FIND調查顯示,2012年台灣行動廣告市場規模估計達到新台幣26.4億元,相較2011年成長了9.5%。而根據「資策會2013行動購物調查」指出,過去一年有57.1%的行動裝置消費者,有在行動裝置上購物的經驗。


看好行動電商發展 業者相繼投入


台灣行動電商的發展,將是未來五年數位產業極為重要的發展趨勢,也是台灣企業界無法忽視的發展。因此,玉山銀在2013年4月與中國騰訊集團的「財付通」合作推出QR Code行動付款,提供陸客來台觀光時可以使用此項購物服務。而電信龍頭中華電信也在2013年9月結合八家銀行與三十多家廠商,推出QR Code信用卡支付App,民眾只要掃瞄支援廠商商品QR Code,就可以運用行動上網連線以信用卡付款。

當然,各大平台業者紛紛投入行動商務,包括Yahoo!奇摩, 露天拍賣、7net, udn等平台。團購業者:GOMAJI, LiKer等,以及myfone和遠傳書城,等以影片、鈴聲、音樂為主要銷售項目的電信業者平台。此外,行動電商的服務,也包括「比價、導購、找商品、集優惠」等各式服務,例如愛逛街,EZprice行動比價等網站。

同時,App開店平台也興起,例如「91mai就要買」,讓商家只要完成5步驟,支付開辦費9,999元,每月支付2000元月費,就可以擁有自己形象首頁、商品分類、購物車、商品收藏、促銷活動規劃、App推播等服務。並在1個月內就可以快速擁有App,一次上架可以同時搞定不同平台,目前已有72家大型供應商正式在「91mai就要買」開店。

另一個App開店平台,則是「iGarden 」。提供商家只要10分鐘,就可以擁有專屬購物網站,同時開店免費,上架免費,成交免費。並提供台北市6小時到貨,全台灣24小時到貨服務,平台也提供多種賣場版型、同步到FB粉絲團、專屬買賣問與答、專屬賣場網址等服務。


從PC至手持裝置 待解決問題不少


目前,台灣發展行動電商集中在兩大功能,第一、搜尋比價功能,目的在讓消費找到便宜的商品。第二、社群導購功能,透過行為推薦分析,讓消費者在網路上下單。從這二大功能,可以導出更多網路原生網站的概念。

程九如說,目前,行動商務正在改變網路的購物習慣,消費者習慣在PC上尋找商品的資訊,但是會在手機上進行購買的決策。戴季全則說,在美國,熱門的Square行動購物都是用在購買路邊攤的熱狗等商品,這些使用習慣的改變,都是台灣業者要發展行動商務必須研究的課題。

因此,台灣要發展行動電商,必須改變過往的PC網站設計思維。因為,手機的螢幕的大小有限,應考量提供已篩選、簡單、即時的資訊,以及便捷的操作介面,程九如說。此外,台灣要發展行動電商,基礎環境配套必須跟上,才能有所作為。然而,台灣行動聯網速度發展相較韓國其他國家落後,4G執照方才釋照。4G的發照若能提前一年,現在也許已發展出許多創新營運模式,可領先大陸。

另外,台灣要發展行動電商,尚面臨三大問題:第一、台灣業者不重視消費者行為研究的問題,全球,尤其是大陸非常重視,唯有此研究才能夠發展出適合電商模式。第二,台灣實體商店的數位化程度仍低,也是台灣發展行動電商遲緩的主因之一。因為,行動電商出現的虛擬支付的需求,必須要有接受端才能成立交易行為,而載體大部份會產生的交易都是在實體商店,目前台灣實體商店的數位化程度仍較弱,許多POS機並非連網,因此無法做到像美國星巴克能使用行動裝置付費,並即時分析消費者行為的商業模式。第三、台灣要發展虛擬支付的金流機制仍不健全,應加速第三方支付推動,以利台灣發展電商。

另外,與談人也認為,台灣業者要發展行動商務,可以朝向比價服務、推薦服務以及電子錢包等方向發展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